世界肝炎日 | 这类肝炎难察觉,危害大!
2023-07-29 09:26:1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日报 | 编辑:杨丽群 | 作者:王铭俊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389

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 周艳君

7月28日是第13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我国宣传主题是“坚持早期预防,加强检测发现,规范抗病毒治疗”。

您知道吗?肝炎病毒一般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。其中,甲型、戊型感染后多为急性发病,能够比较及时进行干预治疗,丁型只有与乙型同时或在乙型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。而乙型和丙型感染后往往呈现慢性化,难以察觉,危害较大。

今天,湖南疾控针对丙肝发出提醒:早发现,早治疗。

丙型病毒型肝炎,简称丙肝(HCV),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肝脏炎症。据世卫组织估计,2019年全球有58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,约有29万人死于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细胞癌,2019年全球新发感染者约150万人。2020年我国估计HCV感染者948万人。

感染丙肝病毒后,可出现恶心、食欲下降、全身无力、尿黄、眼黄等急性丙肝症状,约有85%的急性丙肝会发展为慢性丙肝。慢性丙肝多数无自觉症状。HCV感染20年后,一般人群肝硬化发生率为5%—15%,30年后发生HCV相关肝细胞癌的率为1%—3%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慢性丙肝患者的主要死因。肝硬化失代偿年发生率为3%—4%。一旦发生肝硬化,10年生存率约为80%;如出现失代偿,10年的生存率仅为25%。肝细胞癌在诊断后的第一年,死亡的可能性为33%。

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,又该如何预防呢?湖南疾控附上了小贴士——

■小贴士

丙肝的传播途径

1. 经血液传播

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、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、内镜、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;共用剃须刀、共用牙刷、修足、文身和打耳洞等。

2. 母婴传播

抗-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%,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,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%—7%。

3. 经性接触传播

与HCV感染者性接触和有多个性伴侣者,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。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,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。

预防丙肝

1. 拒绝毒品,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。

2. 杜绝非法采、供血;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、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。

3. 正确使用安全套,避免不安全性行为。

4.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、穿刺等工具,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、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。

5.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,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。

责编:杨丽群

来源:湖南日报

时政
新思想
我要报料